本文目录一览:
附子汤能治什么病?如何鉴别是用真武汤还是附子汤呢?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组成。附子汤与真武汤均主治肾阳虚衰兼水湿泛溢之证,不同之处,附子汤重用附子、白术,并配人参,重在温补脾阳而祛寒湿;真武汤附、术半量,佐生姜,重在温补肾阳而散水气。
扁桃腺开始痛的时候马上用麻附辛见效快;若用真武汤也可以,但比较慢;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扁桃腺发炎效果好(生大黄9,淡附子3,细辛0.9,玄明粉9,姜半夏9,生甘草3)。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治疗的是附子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而苓桂术甘汤治桂枝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且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这是一点。那另外就是治驼背,就是小孩子有驼背的习惯,那是膀胱经气不够,多吃附子汤背会比较挺。
附子汤比真武汤多了人参,是让患者多点气、多点津液,搭配附子,也就比较多有水可以转上来。茯苓加芍药的结构,可以让身体把水往下拉,好让附子转上去。
20210105附子汤,四逆汤
四逆汤常识:基本都是久寒的病人,属于杂病类医久寒的时候加吴茱萸、生姜、附子,它还加酒,加六碗酒下去煮,这样子效果比较足。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非常标准的当归四逆汤证,“烦躁、呕吐、头痛”是吴茱萸汤证。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方剂出处:四逆汤,出自汉·汉仲景《伤寒论》。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制)300g,干姜200g,炙甘草300g。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处方 炮附子半两,炮姜半两,白术1两,甘草3钱,桂7钱。3 功能主治 伤寒寒结膀胱,脐似冰,饮水下焦声沥沥,主脉沉,客脉滑者。4 附子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冬天一冷手指头冷掉,就发白或发紫发青,还有治冻疮,用当归四逆汤。
附子汤的基本信息
附子汤【组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日三服。
处方 附子(炮.一钱半) 肉桂(二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一钱)3 性味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不得屈伸。4 功能主治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组成〗大黄 三两 [9g] 附子 炮 三枚 [9g] 细辛 二两 [3g]〖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五里,进一服。
四物附子汤简介
性味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不得屈伸。4 功能主治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别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桂枝12克(去皮)。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不少女性因月经来潮而无法正常工作,四物汤具备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等等功用。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以及经血不出之功用。
【异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组成】甘草30克(炙) 附子40克(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30克 桂枝60克(去皮)【用法】上四味,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活血养血、行气通络,对血虚、血瘀等调理改善作用,善疗血虚或营血虚滞所致的失眠,心悸气短,头晕眼花,面色无华等。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活血、调经、理气和营的传统经典之方。
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
1、附子汤中人参苓,白术芍药加方中;祛除寒湿温脾肾,主治肢冷身体痛。附子温阳散寒,化湿止痛为主药,重用白术化湿利痹,茯苓、人参补气健脾燥湿,复以芍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阳散寒,化湿利痹之功效。
2、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附子汤【组成】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主治】霍乱,大泻不止。【用法】上为末。
3、【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4、附子汤有补益阳气的作用,因为附子是辛热的,它性走而不守,能通行12经,凡是有阳气不足的现象都是可以用这个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