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20克,白术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葛根10克,生姜5片。10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注意御寒保暖,忌辛辣 *** 性食物。
《伤寒杂病论》里对这早有定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至于治疗,也非常简单,“当以温药和之”。
去冬以来,咳嗽频发,且觉左背寒冷约如掌大,经内服中西药物咳喘虽缓解,背冷如故。半月前再服小青龙汤、菩桂术甘汤寒冷更甚。
苓桂术甘汤标准配方是: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苓桂术甘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防已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泽泻汤、厚朴大黄汤、小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
加味苓桂术甘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1、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用苓桂术甘汤连续灌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机体所,导致免疫抑制机体细胞总数。
2、【功能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 【用法用量】上药煎服数剂后,小便微利,其脉沉迟如故者,用此汤送服生硫黄末4-5厘。若不觉温暖,体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温暖为度。
3、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调节作用,又有广谱抗过敏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抑杀作用,因而对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应有一定治疗作用。
4、【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5、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古籍中的苓桂术甘汤简介
1、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2、健脾和胃:苓桂术甘汤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健脾和胃。它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和消化不良等问题。调和气血:这个方剂还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
3、苓桂术甘汤,出《金匮要略》方。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苓桂术甘汤功效
1、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2、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用苓桂术甘汤连续灌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机体所,导致免疫抑制机体细胞总数。
3、白术在苓桂术甘汤中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白术擅长解决脾胃问题,如湿寒引起的胃痛胃胀、水肿反胃等,能从根本上祛除湿邪。同时,白术还能促进身体的水液代谢,减少水分的潴留,缓解水肿症状。
4、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主治痰饮病、胸胁胀满、眩晕心悸。本方应用甚广,对中焦阳虚、水饮内停所致耳聋、目眩、目生支翳、心悸、气短、经脉跳动均有效。现常用本方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脾虚有痰饮者。
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的区别
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都能治疗晕眩,差异在: 苓桂术甘汤治疗中焦的水饮 ,桂枝通冲脉能降逆,气往上冲靠桂枝压下来,加上白术茯苓把湿排掉。真武汤用于头重脚轻,温中除寒 ,用到炮附子,是因为病人里寒盛。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症皆属阳虚有水,但二者又有区别。真武汤病变在于下焦,在于肾,病势较重,伴有少阴肾阳虚衰;而苓桂术甘汤病变在于中焦,在于心脾,脾虚不运,心阳不足,水饮停聚,病势较轻。
但三者的适应证又有区别,苓桂术甘汤是治眩晕的重要方剂。适用于脾虚,阴寒水饮凝聚或上逆所致者,证见眩晕,呕吐,胸腹胀满,甚至心悸,短气,背部寒冷,面浮肿,舌淡苔白者。阳虚明显可加附子或人参。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治疗的是附子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而苓桂术甘汤治桂枝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且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苓桂术甘汤: 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的功能,倪海厦用于中膈有水而造成的眩晕,这个水是冷水,不能被人体利用,属于废水,这个就是倪师所说的天秤的底座出现问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