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通光散简介
- 2、中草药名方:通关散1的功效与作用
- 3、吹鼻通关散简介
- 4、这是什么植物
- 5、苦绳的别名有哪些
- 6、治疗噎膈痰气交阻证,应首选
通光散简介
1、ngsǎn《圣济总录》卷一一一:方名:洗眼通光散别名:通光散组成:栝楼1枚,猪胰子、桑条子10两。
2、运用通光散叶:鲜叶捣敷治疔疮肿毒。化学成分藤茎含苦味甾体脂苷,其主要苷元为通光素(Tenacissigenin)及通光藤苷元(Tenacigenin)。
3、运用 通光散叶:鲜叶捣敷治疔疮肿毒[2]。7 化学成分 藤茎含苦味甾体脂苷,其主要苷元为通光素(Tenacissigenin)及通光藤苷元(Tenacigenin)[2]。
中草药名方:通关散1的功效与作用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②治肠胃炎,胃痛,黄疸型肝炎: 扁藤根茎一两。水煎服。(《红河中草药》)③治疔疮肿毒: 通光散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云南经济植物》)④治各种癌症:通光散一两至一两五钱,白胡椒十粒。煎服。
每服5克,热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饮酒人,煎南木香汤调下。 【主治】疮疖痈疽初起,焮赤疼痛,及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妇人吹奶。
【功用】清热通淋。 【主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赤涩,小腹中急痛。提醒您:木通散1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吹鼻通关散简介
1、通关散的解释中成药名。由细辛、皂角制成。近代加入麝香、薄荷,可吹鼻,能取嚏开窍。适 用于 昏厥、牙关紧闭、痰涎壅塞,及中暑闷闭、昏迷等症。
2、【功能主治】主治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于鼻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吹鼻散--《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瓜蒂7个,丁香7个,小豆7粒。 【制法】上为末。
3、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
4、(1)通关散:细辛10克,牙皂10克,白芷10克,禁芦10克,白矾10克,灯心草2克,赓香少许,鹅不食草10克,共研为末,取药粉吹鼻内,15分钟后开始呕吐痰涎。适用于本病痰气郁结、痰火扰心型。
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中华秋海棠。中华秋海棠 中华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有球形块茎,并有很多细长须根。茎高20-40厘米,肉质,少分枝。
这种植物是鹤望兰。又叫天堂鸟,是一种很漂亮的花卉。扩展 鹤望兰芭蕉科鹤望兰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5-45cm,宽10cm。叶片顶端急尖;叶柄细长。
你好,我们这里叫它冒牛儿草,小菊花,太阳花。(学名牻牛儿苗),是牻(冒)牛儿苗科植物。多年生草植物,最高可以找到15~50厘米。6~8月开花,8~9月结红色的小果子。
这是乌桕。花 果 乌桕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拉丁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又名:腊子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
苦绳的别名有哪些
苦绳[1](Dregea sinensis)别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藤、野泡通;属萝藦科南山藤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别名】 奶浆籐、小木通、白浆籐、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籐、野泡通 【来源】 萝藦科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Wattakaka sinensis (Hemsl.) Stapf],以全株入药。
傣百解 傣名为:雅解先打,别名为:大百解,苦绳,入火、风、土塔。清火解毒,消肿止痛。解酒、食物、药物的毒副反应。
鲜花保鲜剂是一种能够延长鲜花寿命的化学物质,它能够防止鲜花腐烂、凋谢和变色使鲜花更加美丽和持久。奶浆花【别名】奶浆藤、小木通、通关散、白浆藤、野泡通、白浆草、白浆藤、隔山撬、奶浆藤。为萝藦科植物苦绳的花苞。
奶浆藤又叫萝藦、芄兰、斫合子 、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蔓藤草、奶合藤、土古藤、浆罐头、牛角蔓。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和湖北等省区。
治疗噎膈痰气交阻证,应首选
1、【答案】:C A项,通幽汤用于噎膈瘀血内结证;B项,丁香散用于胃寒气逆之呃逆;C项,治疗噎膈痰气交阻证,首选启膈散开郁化痰,润燥降气;D项,通关散主治气厥实证;E项,四七汤主治梅核气。
2、噎膈痰气交阻证的病机是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治疗时应该开郁化痰,润燥降气,选启膈散(C对)。通关散功能通关开窍,合五磨饮子可治疗厥证气厥实证(D错)。
3、【答案】:E 噎膈之痰气交阻证 证候主症: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4、.辨证论治①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②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者,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泄热存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