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葛花解酲汤的正确做法,葛花解酲汤怎么做
用法:研末,白开水调服,每次服三钱 主治:嗜酒中虚 出处:《脾胃论》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 葛花甘辛凉,为解酒专药,使酒湿从肌表而散。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醒脾和中,开胃消食。
做法:将以上各味中药材放在一起,一起研磨为细末状即成。用法:每次服用9克粉末,可用白开水调服或煎成汤剂饮服,服下后微出汗时酒就醒了。
(7)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 将三者煎汤服,可消渴、清热、解醉。 (8)葛花解酒 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9)糖茶水解酒 糖茶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具有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效。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饮食减少,心神烦乱,小便不利或泄泻。临床上常用于治酒积。
葛花解酲汤 《内外伤辨惑论》【汉语拼音】 Ge Hua Jie Cheng Tang 葛花解酲汤其实就是葛花解酒汤,也叫葛花解醒汤,“醒”字在这里读作“呈(chéng)”,是指酒醉之人酒醒后困惫如病的状态。
葛花解酒: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酸枣葛花根解酒: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葛根:30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服,解酒效果很好。
《脾胃论》卷下:葛花解酲汤 1 葛花解酲汤的别名 葛花解酒汤((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医方大成》)、解酲汤(《脉因证治》卷下)。
葛花解酲汤简介
1、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诸药同用,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功。提醒您:葛花解酲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葛花解酲汤可以保护人们的脾胃,在临床上对饮酒过度、胸膈痞塞、食少、烦躁、小便不利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3、中药方剂名。别名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记载见于《内外伤辨》卷下,《普济方》卷一七二引《德生堂方》(多一味甘草)。
葛花解酲汤怎么读
解酲拼音jiě chéng,意思是醒酒;消除酒病。造句:谈判中的退让,绝不是妥协,而是为了以酒解酲。 用石榴榨汁,喝起来酸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
拼音:gěhuāsǎn《肘后方》卷七:葛花散:处方:葛花小豆花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 茵陈解酲汤 njiěchéngtāng《金鉴》卷四十二:方名:茵陈解酲汤组成:葛花解酲汤加茵陈。主治:酒疸虚者。
葛花解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具有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效。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饮食减少,心神烦乱,小便不利或泄泻。临床上常用于治酒积。
宿醉不适有妙方,干了这碗中医的解酒汤
1、《医方集解》中记录葛花解酲汤:“专治酒积,或呕吐,或泄泻、痞塞、头痛、小便不利。”并对其方解释为:“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
2、(3)醒酒茶解酒 据报道,杭州市临安县理化研究所根据唐代廷醒酒汤秘方,以现代工艺研制出一种醒酒灵丹--醒酒茶,对酒后头痛、头晕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3、首先先在锅中倒入800克水、20g生姜末和6克香油,煮开。开大火打入鸡蛋、生抽和醋到锅里,煮开。接着放入韭黄、水淀粉到锅里,再次煮开。煮开之后,加少许盐和鸡粉,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4、醒酒汤即指能起醒酒作用的汤。过量饮酒会导致宿醉等后果,而酒后饮用醒酒汤则能有效避免或减轻因过量饮酒引起的不良状态。
5、香蕉1根,速食麦片小半碗,牛奶1袋。牛奶与麦片同时放入锅内,小火烧开。香蕉切小块儿。牛奶开锅后放入香蕉块儿,略熟3分钟。注意搅拌,不要糊锅。
6、淡茶解酒 酒后不宜喝浓茶,但是喝点淡茶或者一些专门解酒的茶是可以达到解酒的作用的,茶叶中的单宁酸能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咖啡碱、茶碱对呼吸抑制及昏睡现象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