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5、天门山的意思
6、登天门山古诗?
天门山在什么地方呢
天门山(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山)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海拔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
主峰米,1992年7月被批准为森林公园。
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天门洞南北对穿,门高米,宽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从此而得名天门山。
山顶相对平坦,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森林,有着很多极为珍贵和独特的植物品种,森林覆盖率达90%。
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盆景,被世人誉为世界美的空中花园和天界仙境。
2012年7月22日中午,法国轮滑**让伊夫·布朗杜挑战天门山。
关于“天门山”的古诗有哪些
《望天门山》是一首关于“天门山”的古诗,作品原文如下:望天门山李白〔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品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相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梁团核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或辩第三句承前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橡掘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张家界天门山景点介绍
1、天门山景区,位于张家界市城区南郊8公里,5A级旅游区,是山岳型自然景区。
总面积96平方公里,山顶面积达2平方公里。
天门山景区主峰海拔米,是张家界海拔的山雹穗,古称嵩梁山,又名梦山、方壶山。
海拔161米。
2、地形地貌:天门山,山体海拔1350-1500米,地质上为一完整的向斜构造单元,发育着典型的中山岩溶台地峰林峡谷地貌。
山上为岩溶台地绝壁源李卜景观,山下为岩溶峰林峡谷景观。
全山溶丘、石芽、洼地、漏斗、溶洞广布。
3、气候特点:天门山属于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具有温凉、湿润多雾和无明显夏季等气候特征。
日常温度较市区低6-8度左右,但日照时间为12~14小时,因为高度和温度的差异,日常的四季在天门山演变成了两季。
这里没有夏日的炽热,只有春日的温润,每年从5月到10月,天门山都笼罩在浓浓的春扰茄意之中。
每年从11月开始,天门山已经进入了冬季。
张家界天门山景点介绍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北距张家界市区十余公里。
该山拔地擎天,险峻陡峭,景观奇特,雄伟壮丽,犹如一块巨幅摩天画屏,横亘于张家界市的东方。
它是张家界市永定区海拔的山、张家界早载入史册的名山、张家界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被尊为张家界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
天门山主要景点:天门山山门(狐仙剧场)天门山森林公园山门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双峡村,距市区天门山索道下站8公里,山门入口处悬挂有金庸先生亲笔题词“天门仙山”,山门内有设有《天弯扒门狐仙》演出剧场。
天门山索道天门山索道,世界长的高山索道之一,连接张家界城区与天门山山顶,因恢宏壮观有虹索龙翔之美誉。
索道全长7455米,水平高差1279米。
作为世界空中移动观景长廊,似腾云苍穹、依山籍壁的巨龙,又宛如一条彩虹飞渡天上人间。
单程近35分钟,途中可饱览城区景色、田园风光、险峰深壑,一路如行进在一幅恢宏画卷中,无限美景尽收眼底,为天门山“四大奇观”之一。
凌霄台 出索道上站往西,便是“神仙下凡的站”的凌霄台。
举目四眺,群峰起伏犹如海浪,怒卷翻涌,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视野寥廓苍茫,心胸为之开朗。
站立凌霄台,一种无形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崇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每逢夏季雷雨季节,多会出现雷击凌霄台之奇观。
适时,一声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震耳欲聋,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凌霄,刹那间,金光万道,直射云霄,感染心魂,蔚为壮观。
西线玻璃栈道 天门山玻璃栈道悬于山顶西线,长60米,处海拔1430米,宽米,全线为透明玻璃制成。
这条看着让人腿软的玻璃栈道给人带来的**震撼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媲美。
晴天时,蓝天和白云的倒影铺满了整条栈道,让人在对脚下的透明战战兢兢之余,更乐享于踏云而行的**;云雾天气,玻璃栈道则在雾中若隐若现,天上人间的美景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让游客零瑕疵的透过玻璃桥看到美丽的风景,上桥的游客均要求戴上鞋套,以保持玻璃桥的透明和干净。
如果你够胆,一定要挑战天门山顶的东方“天空之路”。
倚虹关 倚虹关,位于天门山顶西线。
在依虹关遥望对面,分布着连绵起伏的三座山埋唤昌峰:左侧为赤松峰,因神农皇帝的雨师赤松子在此隐居修炼而得名;旁边的一座山峰因酷似和尚戴的僧帽,所以被称作“和尚脑”;中间是一座庞大的石崖,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峡谷之上,有一块天然的石条,宛若一道彩虹连接两端,因此得名“断山虹桥”,“倚虹关”也因此而得名。
鬼谷栈道 鬼谷栈道,位于天门山西线觅仙奇境景区,因悬于鬼谷洞上侧的峭壁沿线而得名。
栈道全长1600米,平均海拔为1400米,全线立于万丈悬崖间,举目远眺,满眼婆娑,飞鸟遍野,峰峦险峻,行走于上,脚底生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惊、悚、险”著称于世。
栈道悬于峭壁之中,栈道沿线常出现云海、云瀑等奇观,云蒸霞蔚,恍若人间仙境。
距栈道终点不远处,有一个凌空伸出的长约5米的玻璃站台,悬于万丈深渊之上,巍然伸出悬崖数丈远,枝柯乱颤,犹似生出羽翼于清风白云间缓缓翱翔。
野拂藏宝 野拂藏宝,位于天门山顶以西。
史载,抗清失败后,李自成与野拂一同隐居在湖南石门夹山寺。
李自成圆寂以后,野拂带领100多人,雇了9艘大木船运财宝,逆链敬澧水秘密潜入大庸(张家界)并悄然登上天门山,出家为僧,法号“野拂”。
为提高自身武艺与清政府密探抗衡,野拂夜探鬼谷洞,结合洞内石壁上刻画的痕迹以及鬼谷子对纵横捭阖的阐述,领悟出一套硬气功,多次击败朝廷派来追**他的武功高手。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野拂眼看东山再起无望,忧患成疾。
天门山悬索桥 天门山悬索桥横亘于山顶西线鬼谷栈道附近海拔1500米的峡谷之间,全长150米,桥面宽米,载重量超100吨,总**160万元,是湖南省首座特大悬索桥。
悬索桥建于2005年,历经艰险的修建过程,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走在悬索桥上,在晃晃悠悠中快乐又惊悚的尖叫成为一份难忘的回忆。
观鬼谷洞 观鬼谷洞顾名思义是远观鬼谷洞好的位置。
鬼谷洞,位于天门山顶西线,洞状方形,上距山顶百米,下临深渊万丈,地势险峻。
相传鬼谷先师曾经在此隐居修炼,研习《易经》,传授当地百姓强身健体的“鬼谷神功(大庸硬气功)”并著有《鬼谷子》(《捭阖策》)一书。
捭阖 捭阖,位于山顶西线南段,是投射古人思想哲理的一处巧妙构筑,引人冥思遐想。
全木制结构,基座呈方形,上面为圆形围合,直径约15米,整体外形遵循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围合的外壁上镌刻着《鬼谷子》开篇《捭阖》全文。
“捭”是开启,是公开的大出大进,为阳;“阖”是闭藏,指为达到目的暗中不择手段,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道是阴阳之道,捭阖之术与天地之道相通。
“捭阖”由此而来。
捭阖内部安装了众多按照易经八卦原理摆设的可移动木板,采取“九宫”格式,通过这些木板的推移可演示捭阖内涵的奥妙,围则合,合则围,阴阳相克相生,以启迪人们穷究世间万物万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求儿洞 求儿洞为地下溶洞,直径4米,洞底深不可测。
据《永定县乡土志》记载,送子观音曾在此显灵,虔诚拜祭之后,往洞中投掷石子,响一声为儿子,两声为女儿,三声则为双胞胎,为求子求福祥瑞之地,洞口周围挂满了人们用来祈祷的红布,送子观音保佑,心诚则灵。
站立洞边,双手合十,或祈求家庭和睦安康,或祈愿多子多福,或祈福爱情婚姻幸福美满。
“求儿洞”因而得名。
天门山寺 天门山寺,位于天门山顶,始建于唐朝,占地2万余平方米,道家真武大帝玄帝祖曾坐镇于此,历经儒道佛三教,据载,自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至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历时163年,共修葺7次,是湘西佛教中心和湖南省境内海拔的佛教建筑群,寺内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及其两大**目犍连和舍利佛的真身舍利,是全世界安奉有佛祖舍利的五座寺庙之一。
天门山的意思
天门山的意思是: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的山。
天门山(Tianmen Mountain),古称嵩梁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庸中路11号,旅游区总面积96平方千米,山顶面积达2平方千米。
滑凯天门山文化山高底蕴深厚,神农、赤松子、鬼谷子均留有遗迹,还有大量赞咏天门山的诗词,有着“天门洞开、鬼谷显影、独角瑞兽”等传说。
天门山寺自唐朝以来香火鼎盛,寺外七级浮屠,古雅幽逗让尺清,寺内安奉有珍贵释迦牟尼佛舍利,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湘西神山”。
天门山终年云雾缭绕,云海景象变化无穷,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体,集雄、奇、秀、险、幽于一身,被誉为空中原始花园,分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天界佛国、天门洞开四大游览区,景色各异。
天门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米,属于新华夏系,武陵隆起带,是武陵山脉向东进入洞庭湖平原的余脉。
天门山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天门山山顶森林属原始次森林,拥有多种珍贵树种,也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天门山的旅游交通特色鲜明,有天门山索道、通天大道、玻璃栈道等。
登天门山古诗?
古诗登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